企业资讯

行业资讯

我国户外广告大事记(仅供参考)
来源: | 作者:idnord | 发布时间: 2016-11-21 | 3890 次浏览 | 分享到:
1979年2月,上海的一些道路出现了40余块户外商业广告牌,标志着户外商业广告在上海的全面恢复。1979年春,北京西单出现了广告墙。

1984年国庆,我国第一个大型微机控制翻转广告显示系统在南京鼓楼启用,该系统显示面积16平方米,能存储90多幅图像,是我国第一块电子广告牌

1986年,上海、福州出现用白炽灯显示的广告招牌。

1986年,6月9日至11日,以中国广告协会副会长赵桂鸿为团长的中国广告代表团出席了在巴黎举行的世界第五届户外广告会议。

1989年,广州火车站流花宾馆楼安装当时全国最大的海鸥手表霓虹灯广告。

1991年6月22日,上海《新闻报》“看广告”栏目第一次对公交车身广告开展大讨论。1991年7月1日,上海市闹市区几条公交线路上,首次出现车身广告。直到1992年10月10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才联合发文,对“中广协”广告公司委员会《关于要求批准开展车身广告的请示》作出答复:“同意在公交车身制作广告”。

1991年11月1日,中国长城旅游广告第一次在伦敦地铁亮相。

1992年,山东青岛开出第一列“琴岛-海尔”广告列车,但很快夭折。

1992年,媒体伯乐在上海虹桥路竖立起国内第一根单立柱广告牌。

1992年5月5日,雄踞武汉长江边上的、被称为“亚洲第一桅杆”的湖北龟山电视塔上出现“KENT”及“555”洋烟广告。广告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夜晚在灯光的照射下,整座电视塔犹如一支竖立着的硕大无比的香烟。1994年6月21日,该广告在有关部门的干预下,提前11个月终止合同,被撤下了龟山电视塔。

1992年6月18日,由1O辆美国豪华“凯迪拉克”和5辆“奔驰”组成广告车队,从北京经天津、唐山浩浩荡荡驶入沈阳,车头上迎风飘扬着“富豪矿泉壶”小黄旗。

1992年6月22日至28日,中国广告代表团一行7人,应邀赴奥地利参加欧洲户外广告联盟举办的第六届户外广告会议,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的主题是:2000年的户外广告。代表们认为,到21世纪,户外媒体将成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与广告牌相结合的招贴广告将占主导地位。

1992年12月16日,澳星发射第一次做招徕广告。“五粮液”、“万家乐”、“琴岛海尔”、“小霸王”等14家企业的广告步入发射场。

1993年,长江大桥推出众多的大型立体广告;上海南浦大桥挂起200多平方米巨型灯箱广告,被称为全国之最。

1993年3月10日,载着“益世雄口服液”和“冰川羽绒服”广告标语、往返武昌、北京的37/38次列车,为武汉优质产品扬名。

1994年6月20日,我国最大的桥梁——南京长江大桥,把中国扬子集团用26块巨大广告牌组成的10条广告,全部安装在北桥头堡上。连长江大桥也“下海”,走上了“以桥养桥”之路。

1994年,四川成都恩威集团公司将广告制作在长征二号捆绑火箭“澳星B3”上,这是我国第一个以运载火箭为媒体的广告,也是我国第一个太空载体广告。

1995年,四川蓉城展览馆大楼霓虹灯广告群中心区的广告位被四川高尔夫俱乐部获得,采用当时国内最先进霓虹灯管,以7厘米间隔密布在644平方米的钢架上,每字净面积达32平方米,被誉为当时“中国第一霓虹灯广告牌”。

1995年4月28日,三九药业的大型中文广告牌出现在美国纽约曼哈顿时代广场上。这是中国广告首次在这里亮相。

1995年12月8日,被誉为全国首创的南京火车站广告位拍卖在该市中心大酒店举行,却遭遇冷场,55个广告位仅拍出13个,且多为绿地及护栏小广告,主广告位一个也没拍出,中标总额53万元。

1996年4月8日,美国户外广告协会主席、巍柯户外公司总裁WILLIAN·R·NASSUA先生一行访问中国,决定从上海开始,与中国广告界合作,发展户外广告。

1996年,列车冠名广告成为新热点,1996年底已有40对列车被企业冠名。其中,新加坡金味集团的“金味”冠名的广州至北京29/30次列车于1996年3月18日起,3年内在京广线上奔驰运行,这是外商在我国首次取得列车冠名权。

1996年8月29日,曾经被舆论炒得火热的长江三峡广告,整整两年没能招徕到一笔业务,承办单位只好放弃设置商业广告,“长江三峡广告”宣传胎死腹中。

1997年12月8日,由中国邮政广告公司制作的我国第一大户外南霓虹灯广告牌——柯达霓虹灯广告,闪亮于京城长安街。该广告全长209米,高7.8米,总面积达1590.7平方米,用4万多支霓虹灯管,在规模上、技术上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998年3月3日,首届亚太广告节在泰国召开,桂林华顿广告公司的公益广告作品《保护森林》、上海电扬广告公司的公益广告作品《教师节》获铜奖。

1998年7月,美国科技投资公司与北京高德广告有限公司共设的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150平方米超大屏幕广告在北京亮相。

1999年2月1日至28日,可口可乐贺岁广告——当时中国最大的外墙广告在上海人民广场亮相。这幅广告面积近9000平方米,重达2900公斤,由4幅画面组成,已被列入中国广告吉尼斯记录。

1999年6月30日,北京清理整顿长安街户外广告,拆除包括长安街邮政枢纽大楼层顶设置的总面积1520平方米的柯达霓虹灯广告在内的共311块广告牌、公益广告和阅报栏。

1999年7月11日,日本东京最繁忙的电气化山手线铁路列车被冠名为“北京号”的活动启动,沿途30余个车站和11节车厢都贴挂上宣传北京的广告——节日的天安门、长城夜色等。据调查统计,仅在该日就有200万人欣赏到这些广告宣传。这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地在东京宣传北京。专业的标识标牌制作厂商

1999年8月,中国大维集团获得在荷兰进行的第4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冠名权。在埃因霍温室体育中心,整个赛场最醒目的是方块汉字的中国广告,外文则退居其次,“大维”、“红双喜”、“双鱼”、“王朝”、“天津汽车”、“天马呢绒”、“邓亚萍体育用品”广告牌挂满体育场馆。

2000年1月1日,中国联通江苏分公司和联通上海、浙江分公司联手买断新曙光号子弹头高速列车(我国第一列南京-上海-杭州间高速列车)广告权,列车被命名为“中国联通列车”。

2000年5月,京沈高速公路尚未全线贯通,公路黄金段位河北段及北戴河段就被秦皇岛鑫都科工贸有限公司买6年的广告权。

2000年5月26日,中国广告联合总公司与广东三人行广告公司制作的力邦漆路牌《屁股篇》与房地产广告荣超花园《偷工减料篇》获得美国《广告时代》最佳创意奖。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次获此奖项。  2000年8月28日,一块长21米、宽3.5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公益广告在北京永定路北口的天泺商品批发市场大门正中竖起。这是近年来第一件个人出资申办的公益广告。

2001年7月,将于2004年建成通车的河南新乡-郑州高速公路上的黄河特大桥的冠名权被拍卖,有50多家著名跨国公司表达了冠名意向。这是中国首次对特大桥的冠名权进行拍卖。

2001年8月,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广告公司、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广告分公司和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告公司宣布结成战略联盟。对于国内机场广告资源开发者来说,有了做大做强的意识,是迈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2002年3月29日,TOM宣布:收购中国内地4家主要户外媒体公司的控制性权益,令该公司成为内地最大的户外媒体经营者。

2002年5月30日,上海首次进行户外广告位使用权拍卖,138块的户外广告位约有55%“名花有主”,拍卖总价近600万元。

2002年9月19日,国内首部《户外广告牌钢结构技术规程》在同济大学通过专家评审,并于年底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以彻底消灭高悬在城市空中的隐形“杀手”。

2003年7月21日,北京高速公路户外广告首次公开招标。

2003年11月17日,南京大贺户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地区上市,是继白马(2001年12月)、媒体世纪、媒体伯乐(2002年1月)之后的又一个在香港地区上市的户外广告公司。

2003年12月18日,北京市市政管委网站上公布新的《北京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草案)》中明文规定,带有车身广告的公共电、汽车将被禁止在天安门广场地区通行;禁止在长安街路段直行;禁止穿行长安街王府井路口以西至西单路口路段。